網誌內容

此處內容大致為本人所整理的論文及心得。 為推廣視光相關知識,文章歡迎轉載,但請註明出處。
歡迎對視光有興趣者一起研究討論或給予指教,謝謝大家。因為不常看留言,所以有問題請直接寄信。

星期日, 7月 31, 2011

年輕成人的建議近用加入度5

2.實務上的應用

2-1
這篇paper所使用的,測量調節反應的儀器並不是一般我們常用的儀器。

因此套用他的公式我認為並不符合我們臨床的應用

所以建議調節方面還是採用雙眼交叉圓柱鏡或動態網膜鏡MEM做為測量調節反應的方式

只是FCC要注意不要讓瞳孔縮小增加焦深,造成測量誤差就好。

假設測出的加入度為Add1

2-2
至於近方眼位,因為遮蓋測試,馬篤氏鏡,VonGraefe法的差異並不會太大

因此可自行採用一至兩種檢查方式測量近方眼位。

之後套用作者的公式


初始近方眼位=-2.959+2.770*加入度


我簡化一下--> 加入度=(近方眼位+3)/2.77,外斜位為-,內斜位+


(或更簡單-->他做出的AC/A比接近3,也就是1個D的加入度約會讓眼位往外3Δ)


假設計算出的加入度為Add2


2-3
如Add1與Add2的數值相差不多,則為適當的加入度。


若兩者相差較多,


1.用一隻手對付->取兩者之間的數值,依次給予試戴,以最佳感受為主。


2.加入另一隻手->取調節反應的數值加入後,測量此時的近方斜位(應該會較為外開)
   
再加入適當的稜鏡使其近方眼位回到近方3Δ外斜(或採Shear or Percival建議量)


且若加入超過3Δ,須回頭修正加入度(CA/C的影響)。

星期六, 7月 23, 2011

年輕成人的建議近用加入度4

1-3 總結

從前兩篇看下來,應該已經有一定的概念了

適當的加入度應同時考量調節與聚合系統

正加入度一方面降低調節的誤差,減少調節的負擔。

一方面使眼位往外,多數時候卻是使聚合的誤差加大,增加聚合的負擔。

根據本篇論文的研究
http://jim0423.blogspot.com/2011/06/blog-post_19.html

調節方面的考量與初始調節誤差有關
http://jim0423.blogspot.com/2011/07/2.html
兩者之間的關係可用公式1來表示
調節誤差=0.134+0.238*加入度

聚合方面的考量與初始近方眼位有關
http://jim0423.blogspot.com/2011/07/3.html
兩者之間的關係可用公式2來表示
初始近方眼位=-2.959+2.770*加入度

對特定個人可用此兩公式來推測加入度

文中的例子說明

1.某人於40cm工作距離處的初始調節誤差為+0.42D,並且近方眼位為+0.365Δ(內斜位)。根據公式1計算的結果,加入度為+1.20D,根據公式2計算的結果同樣為+1.20D。兩者相符合。

2.如另一人同樣於40cm工作距離處,初始調節誤差同樣為+0.42D,但近方眼位為-2.00Δ(外斜位),則公式1的計算結果,加入度為+1.20D,公式2計算的結果則為+0.35D,兩者不相同。

我們並不知道哪個加入度對這個人是較好的?

不過我們知道適當的加入度必定是在+0.35D~+1.20D之間。而+2.00D的加入度則似乎太高了。

雖然這個研究的對象是年輕成人,但對象若是兒童,亦可做為控制近視鏡片的加入度參考。

鏡片的類型作者建議採用漸進多焦鏡片較容易獲得效果。

1-4 延伸討論

先看一下作者所提出的建議表



以此次研究對象平均假設PD64mm,年紀25歲,工作距離40cm,遠眼位正位,近眼位-1.8Δ(外斜)為例,假設AC/A=4,CA/C=0.1

1.總調節量=聚合量*CA/C+影像性調節
             2.5 = 15*0.1+IA,IA=+1.0D約等於+1.04D

可看出調節誤差為0的加入度,事實上幾乎等於眼睛為了達到清晰度所做出影像性調節的量。

2.從近眼位-1.8Δ動到-3Δ,AC/A=4,要加入+1.2/4=+0.3D約等於+0.35D。


會不會太理論了呢?


下一篇會試著從實務上的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。

星期三, 7月 13, 2011

飛秒雷射治老花 合併近視者不宜

http://n.yam.com/tlt/healthy/201107/20110714276052.html



自由時報╱自由時報 2011-07-14 06:00

討論 (+)
調整字級:    



記者洪素卿/台北報導
面對老花,除了戴上老花眼鏡,現在又有新的治療選擇。衛生署日前核准老花雷射治療手術,這種新科技是利用雷射在眼睛的角膜中央打出5個同心圓環,藉以改變角膜中央弧度,就像是在角膜中央放上一個凸透鏡般,解決患者近距離看不清楚的困擾。
平均37歲起 國人有老花困擾
眼科醫學會理事長林浤裕指出,早年國人一般要等到45歲過後才會開始有老花,不過,近年因為智慧型手機普遍,老花眼發生年齡明顯提早,最新資料顯示,年輕一代國人,平均約37歲開始就有老花困擾。
面對老花眼,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戴上老花眼鏡,不過,就像部分近視族想要擺脫眼鏡,一些老花眼患者也不想戴眼鏡。身為公司負責人的鄭小姐就是其中之一。
鄭小姐表示,她從小視力正常,從40歲開始就逐漸察覺自己近看文件有點吃力,一直撐到45歲就醫,經醫師診斷為老花,不得已戴上老花眼鏡。
她說,戴上老花眼鏡不只覺得自己頓時老了好幾歲,更因從小沒戴眼鏡,短短5年就弄丟了4副眼鏡。「看公司文件,一時找不到眼鏡,怎麼都分不清楚3跟8時,真的超困擾。」也因此,當她得知可能有新科技可以治療老花,馬上找醫師,也剛好符合手術標準,就成了第一個在國內接受「飛秒老花雷射手術」的患者。
不過,因為老花手術會稍微影響原本看遠的視力,考量鄭小姐有輕微25度的近視,醫師只為她做了一眼老花,另一眼則保留原本視力。
林浤裕說,一般雷射近視手術,是先以板層刀或是雷射,掀起一片角膜瓣,然後以雷射在切面上打一個凹面,再將角膜瓣覆蓋回去。
手術20分鐘 觀光醫療新選擇
飛秒老花雷射則是在角膜中心,以雷射直接在基質部分打5個同心圓,眼內壓力便會自己將同心圓往外推,成為一個凸面。整個雷射過程大約只有20秒、手術過程不到20分鐘,由於沒有切口,不僅患者沒什麼痛感、術後也不受飛航限制,因此,近來在新加坡、香港與韓國,這項手術也成為觀光醫療的主要項目。在中國,也因為影星劉德華接受此項手術而聲名大噪。
這項技術發展迄今,全球已經有將近1萬例患者接受手術,迄今追蹤治療3年半,患者並未觀察到有度數回退的現象。不過,並非人人都能接受這項手術,林浤裕指出,老花合併有近視或是曾經接受過近視雷射手術的患者,絕大多數無法適用這項新科技。估計國內400到500萬老花族,可能不到1/10適用。

星期二, 7月 12, 2011

年輕成人的建議近用加入度3

1-2 聚合的考量

*從聚合的觀點來看,加入度會讓調節放鬆

進而減少調節性聚合,使近方眼位往外,融像性聚合FC增加。

對聚合過度者有利,對聚合不足者則沒有好處。

*感覺系統方面,斜位量大的人,融像性聚合FC的負擔大,雙眼網膜影像固視差異(Fixation Disparity)也會較大

容易引起疲勞症狀,若超過panum's fusional area,甚至產生複影。

*從雙眼視覺的觀點來看,些許的近方外斜會引起些許的聚合性調節CA

有助於維持近方調節,減少調節負擔,比近方正位要好。

*根據morgan的統計,多數人的近方斜位量預期值在3個稜鏡外斜位。

太多太少都不好,因此總結來看,定義最佳加入度是以達到近方3個稜鏡度外斜為目標

*而此篇研究所作的結果是如下表的左方欄位部分


表示三個不同工作距離(50、40、33cm)的最佳加入度。

分別為+0.58D、+0.35D、+0.20D,可供一般使用。

你沒看錯,距離越近,加入度越低,因為要藉由調節性內聚AC來降低斜位量。

*而初始近方斜位(原遠用處方)與最佳加入度之間的關係如下圖所示

負號表示外斜,正號表示內斜

內斜越高者,加入度越高。近方外斜量高者,甚至要採用負加入度。


也就是對特定患者而言,我們可以近方斜位量去計算最佳加入度。

下一篇就是總結了。

星期四, 7月 07, 2011

年輕成人的建議近用加入度2

延續上一篇
抗疲勞鏡片真的能抗疲勞?

及這一篇論文
年輕成人的建議近用加入度
提出了一些對年輕成人近用加入度處置方式的建議

個人認為這一篇論文,實在是非常具有參考價值

1.思考方向--近用加入度的決定因素為何?

靜態方面的雙眼視覺目標是得到單一且清晰的影像,

清晰與調節有關,單一影像與聚合有關。
(相關文章 http://jim0423.blogspot.com/2011/01/2.html)

1-1調節的考量

*從清晰度的觀點來看,當調節反應與調節刺激之間的差距越大(調節誤差),影像將越模糊。

當反應落後於刺激時,稱為調節遲緩 lag of accommodation

當反應超前於刺激時,稱為調節超前 lead of accommodation

一般處置方式是當調節遲緩時,需加入正加入度加以補償

*但問題是調節遲緩的量並非就等於加入度的量

例如當測出調節遲緩的量是+0.50D,而實際上加入+0.50D加入度時

調節遲緩的量值雖然下降了,但卻不會等於0,結果是需要加入更高的加入度。

*這個研究以儀器測出加入了近用加入度後實際上眼睛的調節反應

並使用一個名詞dioptric value,表示加入度的值與調節反應的總合量。

例如觀看40cm物體,並加入+1.00D加入度,儀器測出的調節反應是-2.37D
dioptric value=+2.37


也就是等於+1.01D加入度(頂點距離換算有效度數)與眼睛調節量+1.36D的總合


並定義最佳加入度為當dioptric value=調節需求時,也就是此時調節誤差為0


*結果如下表右方欄位部分,表示三個不同工作距離(50、40、33cm)的最佳加入度。


分別為+0.92D、+1.04D、+1.28D,可供一般使用。



*而初始的調節誤差(原始遠用度數看近之調節刺激與調節反應差異)與最佳加入度之間的關係如下圖所示。

也就是對特定患者而言,我們可以以初始調節誤差去計算最佳近用加入度。


下一篇將從聚合的觀點來看最佳加入度的決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