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誌內容

此處內容大致為本人所整理的論文及心得。 為推廣視光相關知識,文章歡迎轉載,但請註明出處。
歡迎對視光有興趣者一起研究討論或給予指教,謝謝大家。因為不常看留言,所以有問題請直接寄信。

星期六, 7月 23, 2011

年輕成人的建議近用加入度4

1-3 總結

從前兩篇看下來,應該已經有一定的概念了

適當的加入度應同時考量調節與聚合系統

正加入度一方面降低調節的誤差,減少調節的負擔。

一方面使眼位往外,多數時候卻是使聚合的誤差加大,增加聚合的負擔。

根據本篇論文的研究
http://jim0423.blogspot.com/2011/06/blog-post_19.html

調節方面的考量與初始調節誤差有關
http://jim0423.blogspot.com/2011/07/2.html
兩者之間的關係可用公式1來表示
調節誤差=0.134+0.238*加入度

聚合方面的考量與初始近方眼位有關
http://jim0423.blogspot.com/2011/07/3.html
兩者之間的關係可用公式2來表示
初始近方眼位=-2.959+2.770*加入度

對特定個人可用此兩公式來推測加入度

文中的例子說明

1.某人於40cm工作距離處的初始調節誤差為+0.42D,並且近方眼位為+0.365Δ(內斜位)。根據公式1計算的結果,加入度為+1.20D,根據公式2計算的結果同樣為+1.20D。兩者相符合。

2.如另一人同樣於40cm工作距離處,初始調節誤差同樣為+0.42D,但近方眼位為-2.00Δ(外斜位),則公式1的計算結果,加入度為+1.20D,公式2計算的結果則為+0.35D,兩者不相同。

我們並不知道哪個加入度對這個人是較好的?

不過我們知道適當的加入度必定是在+0.35D~+1.20D之間。而+2.00D的加入度則似乎太高了。

雖然這個研究的對象是年輕成人,但對象若是兒童,亦可做為控制近視鏡片的加入度參考。

鏡片的類型作者建議採用漸進多焦鏡片較容易獲得效果。

1-4 延伸討論

先看一下作者所提出的建議表



以此次研究對象平均假設PD64mm,年紀25歲,工作距離40cm,遠眼位正位,近眼位-1.8Δ(外斜)為例,假設AC/A=4,CA/C=0.1

1.總調節量=聚合量*CA/C+影像性調節
             2.5 = 15*0.1+IA,IA=+1.0D約等於+1.04D

可看出調節誤差為0的加入度,事實上幾乎等於眼睛為了達到清晰度所做出影像性調節的量。

2.從近眼位-1.8Δ動到-3Δ,AC/A=4,要加入+1.2/4=+0.3D約等於+0.35D。


會不會太理論了呢?


下一篇會試著從實務上的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